夜雨霏霏,书香满园。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夜雨霏霏,书香满园。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营造我系学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学习氛围,刑事司法系旌阳刑事执行法学工作坊于4月23日在青衣江校区图书馆开展了第30个“世界读书日”读书分享会活动。活动邀请了《朝阳法律评论》编辑部梁林妍主编、邢天宇、徐小芳和李月阳编辑,西部文艺创作研究院一行嘉宾。图情中心廖鸿玲教授、蒋璐老师,刑事司法系王荣副教授出席,刑事司法系70余名师生参加活动。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梁林妍主编向大家介绍了《朝阳法律评论》跨越102个春秋的厚重历史,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邢天宇编辑介绍了“旧刊拾萃”项目及其所代表的史料整理项目对于历史研究的重要意义。“旌阳刑事执行法学工作坊”发起人和指导老师刘信言向大家展示了团队成员立足校本开发和推进“朝评旌萃”项目的初心与努力,他认为这不仅是立足我院特色专业,专注梳理民国时期《朝阳法律评论》中与刑事执行法学相关文献的“第二课堂”项目,更是一场在新文(法)科背景下推动“职普融通、科教融汇”的教改实践。

在分享环节,刘信言老师与旌阳刑事执行法学工作坊的十六位发言人逐一登场,对《参观上海公共租界西牢纪录》一文进行逐章研读。同学们从管辖和经费到构造与容量,从收容之人数到看守之构成,从收监、劳役、监禁、赏罚到教诲、给养、保管、接见等制度窥见了一百年前提篮桥监狱的发展脉络。当民国前辈对百年前提篮桥旁西牢的参访纪录通过师生各异的视角结合《中国监狱史》和《监狱执法管理》的教学重现于世,其价值已超越“历史见证”本身,成为激活专业认知、淬炼思维方法、厚植法治情怀的复合载体。同学们思想的火花次第绽放,赞许的掌声不绝于耳。
秦浩伦同学就“关于作者身份的猜想与考证?”进行了讲解与讨论。从文献、历史及文本风格等角度,梳理作者身份争议,结合学界观点提出考证思路,并引发现场深入讨论。徐小芳编辑就“关于编校《参观上海法界西牢记录》”发表了几点感想。徐小芳编辑结合编校实践,从史料甄别、版本比对、注释难点等方面分享了经验与思考。
分享会后,刑事司法系王荣副教授对读书分享会进行了精彩的小结,他一方面高度肯定了本次活动的开创性和引领性,并对后续活动提出了期待;另一方面,他结合自身的实地调研经历,提示大家在从研读史料走向史学研究的进阶之路上,一定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从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出发,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规律,汲取世界法治文明的有益成果。

此次读书分享会的圆满举办为刑事司法系青年学子搭建了思想交流的平台。同学们通过分享与对话,跨越时空,与百年前的提篮桥面对面,汲取了史学研究的魅力与奋进力量。未来,刑事司法系将持续依托旌阳刑事执行法学工作坊开展“研读经典,传承法学研究”活动,引导我系青年学子与经典为伴,在新时代征程中,砥砺前行,为国家司法行政事业贡献智慧与力量。